时间: 2025-04-30 19:0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6:49
“承上启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承接上面的并引出下面的内容。基本含义是指在文章或讲话中起到连接前后内容的作用,使文章或讲话的结构更加紧凑和连贯。
“承上启下”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意思直接反映了其功能和作用。在古代文献和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较高,且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文章和讲话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被高度重视。因此,“承上启下”这一概念在文学和语言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体和场合。
“承上启下”这个词汇给人以秩序感和逻辑感,让人联想到精心构建的结构和流畅的表达。在情感上,它可能引发对清晰思维和有效沟通的赞赏。
在撰写学术论文时,我经常使用“承上启下”的技巧来确保我的论述逻辑清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的观点。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过,承上启下,/ 花开满园,故事续写。”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作家坐在书桌前,笔尖在纸上舞动,每一笔都像是精心设计的桥梁,连接着思想的海洋。音乐上,可以联想到流畅的旋律,如同一条河流,连接着不同的音符和乐章。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ridge the gap”或“connect the dots”,虽然不完全等同于“承上启下”,但都强调了连接和过渡的概念。
“承上启下”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成语,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中起到关键作用,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对逻辑和连贯性的重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对于提高我的写作和沟通能力至关重要。
思量头如何起,尾如何结,方始选韵,而后述曲,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启下。
这两段文字中应有几句~的话。
1.
【承】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组词】
承印、 承萼、 承盘
继承。
【引证】
《楚辞·招魂》。注:“续也。”-朱明未承夜兮。 、 《仪礼·少牢礼》。注:“犹传也。”-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组词】
承袭、 承家、 承授
2.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3.
【启】
(会意。从户,从口。甲骨文字形,左边是手(又),右边是户(单扇门);用手开门,即开启的意思。后繁化加“口”,或省去手(又)而成“启”。金文又加“攴”(pū)成“啓”。现简化为“启”。本义:开,打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启,开也。
4.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