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2:59
承乏(chéng f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承担空缺的职位”。它通常用来表示在某个职位空缺时,某人暂时担任该职位,直到找到合适的人选来填补这个空缺。这个词汇强调的是一种临时性的、过渡性的角色。
承乏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述某人在特殊情况下接替他人的职位,如在战争、灾难或政治变动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书面语和专业领域(如政府、学术界)中较为常见。
同义词:暂代、代理、接替 反义词:卸任、离职
这些同义词在细微差别上有所不同,例如“暂代”强调的是时间的短暂性,而“承乏”则更多强调的是在空缺期间的责任承担。
承乏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在历史上多见于官方文献和文学作品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有所缩小,主要集中在较为正式和专业的语境中。
在传统文化中,承乏**体现了对职责的尊重和对临时性角色的认可。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在政府和大型组织中仍然被用来描述临时性的职位接替。
承乏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式和尊重的,它传达了一种在困难时刻承担责任的态度。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个人经历中,承乏可能出现在工作环境中,例如在团队领导突然离职时,某位成员可能需要承乏领导团队,直到新的领导上任。
在诗歌中,承乏可以用来比喻在人生旅途中暂时承担重要角色的情况,如“在命运的转折点,我承乏前行,直到光明再次照耀。”
承乏可能让人联想到正式的会议室、严肃的演讲或官方的文件,这些场景通常伴随着严肃的氛围和正式的语言。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cting in the capacity of”或“temporarily filling the position”,这些表达也强调了临时性和职责的承担。
承乏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和正式语境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动作,还传达了一种责任感和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正式性和准确性。
1.
【承】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组词】
承印、 承萼、 承盘
继承。
【引证】
《楚辞·招魂》。注:“续也。”-朱明未承夜兮。 、 《仪礼·少牢礼》。注:“犹传也。”-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组词】
承袭、 承家、 承授
2.
【乏】
古代射礼唱靶者用以避箭的器具,其形略似屏风。
【引证】
《说文》。按,容也。从反正,推事。受矢者为正,避矢者为乏。-乏,春秋传曰,反正为乏。 、 《左传·宣公十五年》-故文反正为乏。 、 《仪礼·大射仪》-凡乏用革。 、 《仪礼·乡射礼》。注:“容谓之乏,所以为获者御矢也。”-乏参侯道。
无功伏安,电抗性伏安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