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5:26
词汇“兼葭倚玉”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兼葭倚玉”字面意思是指芦苇倚靠着美玉。这个成语比喻两个事物虽然性质不同,但却能和谐共存或相得益彰。
在文学作品中,“兼葭倚玉”常用来形容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或人物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或文化交流中,它可能会被用来探讨不同文化或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兼葭倚玉”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具体出处可能需要查阅古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能有所演变,但其核心意义——不同事物的和谐共存——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因此,“兼葭倚玉”这个成语体现了人追求事物间和谐共处的理念。
这个成语给人以美的联想,让人想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画面,带来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情感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描述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或设计时使用这个成语,以表达它们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写:“兼葭倚玉间,风轻云淡天。”这样的诗句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想象一幅画面,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旁边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这样的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的和谐与美感。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概念,如“对立统一”或“异中求同”,在哲学和艺术中也有所体现。
通过对“兼葭倚玉”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和谐共存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问题时更加注重不同元素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1.
【兼】
(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引证】
《说文》-兼,并也。 、 《仪礼·聘礼》。注:“犹两也。”-兼执之,以进。 、 《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兼巾之。 、 《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兼诸弣。 、 《孟子·告子上》-不可得兼。 、 宋·文天祥《 后序》-丞相兼枢密使。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兼百花之长。 、 蔡元培《图画》-兼筑雕刻。
【组词】
兼祧、 兼资、 兼署、 兼味
2.
【葭】
荷叶。 同: 葭
【引证】
《尔雅》-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葭。
3.
【倚】
(形声。从人,奇声。本义:斜靠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倚,依也。 、 《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 、 《史记·刺客列传》-倚柱而笑。 、 《韩非子·内储说下》-倚于郎门。 、 《韩非子·解老》-故曰:“祸兮福之所倚。 、 唐·柳宗元《三戒》-荡倚冲冒。 、 、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倚望、 倚身、 倚门
4.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