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1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19:42
词汇“役门”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役门”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服役的门”或“与服役相关的门”。在古代,可能指的是负责征召士兵或管理徭役的机构或部门。
由于“役门”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其语境主要存在于古代文献或历史研究中。在文学作品中,可能用于描绘古代社会的徭役制度或军事征召的场景。
“役门”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体词源需要查阅古代文献和字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在现代汉语中逐渐被其他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役门与徭役制度和军事征召紧密相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军事和行政管理体系。
提到“役门”,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社会的严苛和士兵的艰辛,带来一种沉重和历史的沧桑感。
由于“役门”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个人应用较少。但在历史研究或古代题材的创作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战争的诗歌时,可以写道:“役门征召声声急,壮士出征泪满襟。”
结合古代战争的画面和战鼓声,可以更好地理解“役门”的含义和背景。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机构或词汇,负责征召士兵或管理徭役,但具体名称和制度会有所不同。
“役门”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军事和行政管理体系。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
1.
【役】
(古文作伇。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殳(shū)击人。本义:服兵役,戍守边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 、 《周礼·遂人》-若起野役。 、 《周礼·小宰》-听政役以比居州长。 、 《周礼·师田》-行役之事。 、 《诗·王风》。郑玄笺:“行役多危难,我诚思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国语》-弃政而役,非其任也。
【组词】
役夫、 役民、 役卒
2.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