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0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04:57
“俸薪”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俸”和“薪”两个字组成。在古代,“俸”指的是官员的俸禄,即官方给予的报酬;“薪”则指柴火,引申为日常生活的费用。结合起来,“俸薪”通常指官员或职员的固定工资或报酬。
在文学作品中,“俸薪”常用来描述官员或职员的生活状态和经济状况,如“他每月领取的俸薪足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历史、政治、经济等,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俸薪”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俸”最早见于《周礼》,而“薪”则更早,见于《诗经》。随着时间的推移,“俸薪”逐渐成为指代官员或职员固定收入的通用词汇。
在古代社会,官员的俸薪不仅是他们的经济来源,也是社会地位的象征。俸薪的多寡往往与官员的职位高低直接相关,因此,俸薪制度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政治意义。
提到“俸薪”,我联想到的是古代官员的严谨生活和他们对国家的忠诚。这个词带有一种历史感和庄重感,让人想到那些为国家服务的官员们。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俸薪”这个词,但在阅读历史书籍或观看古装剧时,这个词经常出现,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官员的生活状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俸薪”:
岁月悠悠,俸薪如水,
官员心中,忠诚不改。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官员在书房中,手持笔墨,桌旁堆放着俸薪的粮食和布匹。背景音乐可以是古筝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氛围。
在英语中,与“俸薪”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salary”或“wage”,但这些词没有“俸薪”所包含的历史和文化深度。
“俸薪”这个词不仅是一个经济术语,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帮助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官员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让我们对历史有更深的感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加文化的深度。
1.
【俸】
(形声。从人,奉声。本义:俸禄,薪俸。旧官吏所得的薪金)。
同本义。
【引证】
《韩非子·奸劫弑臣》-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
【组词】
厚俸;俸钱、 俸饷、 俸薪
2.
【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薪,荛也。 、 《礼记·月令》。注:“大者可析谓之薪。”-收秩薪柴。 、 《周礼·委人》。注:“粗者曰薪,细者曰蒸。”-薪蒸材木。 、 《诗·小雅·无羊》-以薪以蒸。 、 《管子·轻重甲》-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 、 《礼记·曲礼》-某有负薪之忧。 、 《孟子》-毁伤其薪木。 、 《聊斋志异·狼三则》-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组词】
薪火、 薪桂、 薪柴、 薪樵
可以劈开来用的粗大木柴。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宋·苏洵《六国论》-抱薪救火。
【组词】
薪采、 薪桂、 薪蒸、 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