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5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59:59
“五帝三皇”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的历史传说。其中,“五帝”通常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位传说中的古代帝王,而“三皇”则指的是伏羲、神农、黄帝这三位更早期的神话人物。这个词汇概括了古代传说中的重要统治者,代表了中华文明的早期历史和神话传说。
在文学作品中,“五帝三皇”常被用来象征古代的辉煌和文明的源头,如在古典诗词中作为对古代英雄和智慧的赞美。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指代古代的伟大人物或历史时期。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和考古学中,这个词汇则有更具体的学术含义,用于研究和讨论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发展。
“五帝三皇”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和历史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词汇的含义和指代的人物有所变化,但基本上保持了对古代传说中重要人物的指代。
在*文化中,“五帝三皇”代表了古代的智慧和道德典范,是后世学和效仿的对象。在社会背景中,这些词汇也常被用来强调传统价值观和文化的连续性。
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庄严和尊敬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古代的辉煌和智慧。它也可能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学*和研究历史时,我经常遇到“五帝三皇”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历史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五帝三皇,启文明之初,智慧与德行,流传千古。”
结合古代**的绘画和音乐,如古筝的旋律,可以更好地传达“五帝三皇”的庄严和历史深度。
在其他文化中,如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众神”或埃及神话中的“法老”,也有类似的历史和神话人物,它们在各自文化中扮演着类似的角色。
“五帝三皇”这个词汇不仅是古代历史和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关键。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们连接过去与现在,理解文化的连续性和变化。
掌三皇五帝之书。
稼穑艰难总不知,~是何物。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帝】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花蒂的全形。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花瓣外面的绿片)。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本义:花蒂)。
天帝,上帝。宗教或神话中称主宰万物的神。最高的天神。古人想像中宇宙万物的主宰。
【引证】
《字汇》-帝,上帝,天之神也。 、 《诗·大雅·文王》-帝命不时。
3.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4.
【皇】
(象形。金文,象灯火辉煌形。上面的三点,象灯光参差上出之形;中间的部分象灯缸;下面的“土”是灯柱。“皇”即“煌”的古字。本义:灯火辉煌)。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采芑》-服其命服,朱芾斯皇。 、 《书·帝命》-騐皇者,煌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