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0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01:15
词汇“侍祠”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或祭祀活动中的一种职务或行为。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侍祠”进行分析:
“侍祠”字面意思是指在祠堂或祭祀场所中侍奉神明或祖先的行为或职务。其中,“侍”意味着侍奉、服侍,“祠”则指祠堂或祭祀。
“侍祠”一词源于古代汉语,与古代的**和祭祀活动紧密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祭司”或“祠官”等词汇来描述类似的角色。
在**传统文化中,祭祀活动是家族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侍祠作为祭祀活动的一部分,体现了对祖先的尊敬和对传统的维护。
提到“侍祠”,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庄重仪式和家族的凝聚力,带来一种历史感和文化传承的情感。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古雅,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但在学***传统文化或历史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一首关于传统节日的诗歌时,可以使用“侍祠”来描绘家族祭祀的场景:
春风拂过古祠堂,
侍祠人影映斜阳。
香烟缭绕祭先祖,
传承千年情未央。
想象一幅画面:古老的祠堂中,侍祠者身着传统服饰,手持香烛,神情肃穆,周围环绕着悠扬的古琴声,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职务可能被称为“祭司”或“神职人员”,但“侍祠”这个词汇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
“侍祠”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承载了古代文化和的重要信息。了解和学*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不常使用,但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文化知识。
1.
【侍】
(形声。从人,寺声。本义:在尊长旁边陪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侍,承也。 、 《孝经》。郑注:“卑在尊者之侧为侍也。”-曾子侍。 、 《后汉书·邳彤传》。注:“有左右曹,入侍天子。故曰侍中。”-侍中。 、 《后汉书·朱穆传》。注:“秦官也。”-中常侍。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使侍人僚租告公。 、 《汉书·文帝纪》-遂即天子位,群臣以次侍。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侧耳以请。
2.
【祠】
(形声。从示,司声。本义:春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辞也。 、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