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5:55
“尊高”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尊重和崇高。它通常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物的极高敬意和推崇,或者形容某人地位、品德、成就等的崇高和卓越。
在文学中,“尊高”常用于形容君王、圣人、英雄等具有崇高地位和品德的人物。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成就或地位的敬佩。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学术等,它可能用来形容某些原则、理论或实践的崇高性和权威性。
同义词中,“崇高”更侧重于精神或道德上的高尚,“尊贵”和“高贵”则更多用于形容地位或出身的高贵。反义词则表达了与“尊高”相反的情感和评价。
“尊高”由“尊”和“高”两个字组成。“尊”字古已有之,原指酒器,后引申为尊敬、尊重之意。“高”字则表示高度,引申为崇高、高远。两者结合,形成了表示尊敬和崇高的复合词。
在**传统文化中,“尊高”与儒家思想中的尊卑有序、尊师重道等观念紧密相关。它体现了社会等级和道德规范,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尊高”一词给人以庄重、崇高的感觉,常引发人们对权威、尊严和道德的思考。它能够激发人们对高尚品质和行为的追求,同时也可能带来一定的敬畏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用“尊高”来形容那些我们尊敬和仰慕的人,如老师、长辈或行业领袖。它帮助我们表达对这些人的敬意和赞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尊高的山峰,屹立不倒,见证了岁月的沧桑。”
视觉上,“尊高”可能让人联想到巍峨的山峰、庄严的宫殿或雄伟的雕像。听觉上,它可能与庄重的音乐或庄严的演讲相联系。
在英语中,“尊高”可以对应为“lofty”或“sublime”,这些词汇同样表达了崇高和尊敬的含义,但在使用和文化内涵上可能有所不同。
“尊高”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也反映了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尊高”有助于提升语言的精确性和表达的深度。
1.
【尊】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双手捧着尊,从酉,从収(gǒng)。小篆从酋,从収。或作寸。本义:酒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罇。-尊,酒器也。 、 《周礼·大宗伯》。司农注:“献尊、象尊、著尊、壶尊、大尊、山尊。”-辩六尊之名物。 、 《礼记·明堂位》-尊用牺象山罍。 、 《仪礼·士冠礼》-侧尊。 、 《后汉书·张衡传》-形似酒尊。 、 、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尊还酹江月。
【组词】
携尊、 尊觯、 尊爵、 尊彝、 尊中弩
2.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 《易·说卦》传-巽为高。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 《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 高丘、 高坛、 高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