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2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25:22
“小丑”一词的字面意思通常指的是在马戏团、剧院或街头表演中扮演滑稽角色,通过夸张的动作、表情和言语来逗乐观众的专业表演者。他们通常穿着色彩鲜艳、装饰夸张的服装,脸上涂有浓重的化妆。
在文学中,“小丑”可能象征着社会的边缘人物,或是智慧和真理的传递者,如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中的小丑角色。在口语中,它可能带有贬义,指代那些行为愚蠢或不成熟的人。在心理学领域,“小丑恐惧症”是指对小丑形象的恐惧。
“小丑”一词源于中古英语的“clown”,最初指的是乡村的农民或乡下人,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代那些在表演中扮演滑稽角色的人。
在西方文化中,小丑常常与欢乐和庆祝活动联系在一起,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一些恐怖电影和真实**的影响,小丑形象也与恐惧和不安联系在一起。
对于许多人来说,小丑可能唤起童年时的欢乐记忆,但对于另一些人,尤其是那些患有小丑恐惧症的人,小丑可能引起强烈的恐惧和不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用“小丑”来形容那些行为荒唐或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或者在谈论到某些政治人物时,用“政治小丑”来表达对其行为的不满。
在诗歌中,小丑的形象可以被用来象征生活的荒诞和无常:
小丑的笑脸下,藏着泪水的秘密, 生活的舞台上,谁不是戴着面具?
小丑的形象常常与鲜艳的颜色、夸张的妆容和滑稽的音乐联系在一起,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小丑的独特形象。
在不同文化中,小丑的形象和意义各不相同。例如,在印度,小丑(称为“clown”)在传统戏剧和舞蹈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在日本,小丑(称为“ピエロ”)在现代娱乐中也很受欢迎。
“小丑”这个词汇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多样的用法,它不仅是一个表演者的代称,也象征着社会的多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小丑”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把握文化的多样性和语言的灵活性。
1.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
2.
【丑】
(形声。从鬼,酉声。古人以为鬼的面貌最丑,故从鬼。本义:貌丑。按:在古代,“醜”和“丑”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除作地支和时辰用“丑”以外,都不能写作“丑”。现在“醜”字简化为“丑”)。
可恶。
【引证】
《说文》-醜,可恶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耗土之人醜。 、 《楚辞·橘颂》-姱而不醜兮。 、 《诗·小雅·十月之交》。传:“恶也。”-亦孔之醜。
【组词】
丑名、 丑言、 丑攀谈、 丑徒、 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