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5:11
“尊闻行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尊重听到的知识并付诸实践。这个成语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必要性。
在文学作品中,“尊闻行知”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虚心学,尊重他人的意见和知识,并且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鼓励他人不仅要学,还要实践所学。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管理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尊闻行知”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了学和实践的结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
在*文化中,学和实践一直被视为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此,“尊闻行知”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鼓励人们不仅要学知识,还要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鼓励的。它让我联想到一个勤奋学并勇于实践的人,这种形象激励我在学和生活中不断进步。
在我的学*经历中,我遇到过许多强调“尊闻行知”的老师和同学。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表现出色,这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尊闻行知,学海无涯,实践为舟,驶向智慧的彼岸。”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个学者在书桌前认真学*,然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景。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首节奏稳健、旋律激励人心的音乐,来表达“尊闻行知”的精神。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通过“learning by doing”或“theory and practice”来表达,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理念相似,都强调了学*和实践的结合。
通过深入学和分析“尊闻行知”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学和实践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在汉语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我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也起到了指导作用。
曾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
1.
【尊】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双手捧着尊,从酉,从収(gǒng)。小篆从酋,从収。或作寸。本义:酒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罇。-尊,酒器也。 、 《周礼·大宗伯》。司农注:“献尊、象尊、著尊、壶尊、大尊、山尊。”-辩六尊之名物。 、 《礼记·明堂位》-尊用牺象山罍。 、 《仪礼·士冠礼》-侧尊。 、 《后汉书·张衡传》-形似酒尊。 、 、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尊还酹江月。
【组词】
携尊、 尊觯、 尊爵、 尊彝、 尊中弩
2.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闻,知声也。 、 《墨子经上》-闻耳之聪也。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屈原《九歌·湘夫人》-闻佳人兮召予。 、 《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 《后汉书·列女传》-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闻屏障中。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组词】
闻声不食、 闻所不闻、 闻风响应、 闻雷失箸、 闻鸡起舞
3.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
4.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知,识也。 、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 、 《庄子·外物》-心徹为知。 、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 《后汉书·列女传》-不知何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