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5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51:52
回棋 是一个源自中国象棋的术语,指的是在象棋对弈过程中,一方因为之前的走法不当或为了策略调整,请求将已经走过的棋子退回到之前的位置,重新选择走法。这个行为通常需要对方的同意。
在文学中,“回棋”可能被用来比喻人生中的后悔和重新选择的机会。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形容任何需要撤销或重新考虑的决定。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决策理论中,它可能被用来讨论后悔理论和决策的可逆性。
“回棋”一词直接来源于象棋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引申到更广泛的语境中,用来描述任何形式的撤销或重新考虑的行为。
在中国文化中,象棋是一种深受喜爱的智力游戏,因此“回棋”这一概念也被广泛接受。它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策略和深思熟虑的重视。
“回棋”这个词可能引起一种后悔或希望重新开始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在错误之后寻找补救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做出错误决定后希望有“回棋”的机会,比如在工作中犯了一个错误,希望可以撤销或重新做。
在诗歌中,可以将“回棋”比喻为人生中的转折点:
人生如棋局,步步皆惊心。 悔恨一着错,回棋梦难寻。
结合象棋棋盘的图像,可以让人联想到“回棋”的实际场景。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带有怀旧或反思情绪的旋律,来增强“回棋”带来的情感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象棋术语可能是“take back”或“undo move”,它们在概念上与“回棋”相似,但使用频率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回棋”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象棋领域有着明确的定义,也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用来描述后悔和希望重新开始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1.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2.
【棋】
(形声。从木,其声。本义:古时通称博奕的子为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棊,博棊也。 、 《方言》-五簙或谓之棊。 、 《淮南子·泰族》。注:“谓六博也。”-故行棊者。 、 《山海经·中山经》。注;“博棋也。”-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 、 《博物志》-尧造围棊,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棊教之。 、 《史记·货殖列传》-山出棋置。
【组词】
棋枰、 棋子、 象棋;国际象棋;围棋;跳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