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5:58
回条:指回复的便条或信件,通常用于确认收到某物或某信息,或者对某事做出回应。
回条一词源自汉语,由“回”和“条”组成。在古代,回条可能指的是回复的简短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确认收到的便条或信件。
在**传统文化中,回条体现了礼仪和尊重,尤其是在商务和官方通信中,及时且正式的回条被视为良好的职业素养。
回条给人以正式、确认和责任感的联想。它代表了沟通的闭环,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接收。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回条来确认收到朋友的礼物或重要文件,这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
在诗歌中,回条可以被用来象征沟通和联系:
在时间的河流中,
你的信笺如回条,
确认了远方的思念,
连接了心的桥梁。
回条可能让人联想到整洁的办公桌,上面摆放着有序的文件和信件,或者听到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书写着确认的信息。
在英语中,回条可以对应为“acknowledgment”或“receipt”,在不同的文化中,回条的使用和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沟通的重视。
回条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沟通的基本形式,也体现了责任和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回条有助于提升沟通的效率和质量。
1.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2.
【条】
(形声。从木,攸(yōu)声。本义:小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条,小枝 也。 、 《尔雅》-桑柳丑条。 、 《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 陶潜《联句》-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 、 吴均《与朱元思书》-疏条交映。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养其旁条。
【组词】
条枚、 条枝、 条柯、 条修叶贯、 条叶、 条蔓、 条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