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2:11
承颜候色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接受并观察他人的脸色”。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注意观察他人的表情和态度,以便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或言辞,以迎合对方或避免冲突。
在文学作品中,承颜候色 常用来描绘那些善于察言观色、机智圆滑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某人过于讨好或缺乏主见。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学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社交技巧或自我保护机制。
同义词:察言观色、迎合、讨好 反义词:直言不讳、我行我素
承颜候色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重视礼仪和人际关系的文化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扩展到现代社会,但其核心意义——观察并适应他人的情绪和态度——保持不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承颜候色 可能被视为一种社交技巧,尤其是在官场或商业环境中。然而,在现代社会,过度依赖这种技巧可能会被视为缺乏独立性和原则性。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的。一方面,它提醒我注意他人的感受和反应,这在人际交往中是重要的;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暗示了一种不真诚或虚伪的态度。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遇到过需要承颜候色的场合,尤其是在处理客户关系时。这种技巧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求,并适时调整我的服务策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人海中漂泊,我学会了承颜候色,
每一抹微笑,每一丝皱眉,
都是我心中的一首诗,
在无声中吟唱,在无言中理解。
承颜候色 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在人群中静静观察,面部表情微妙变化,仿佛在解读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表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reading the room" 或 "picking up on cues",这些表达也强调了观察和适应他人情绪的重要性。
承颜候色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际应用。它不仅是一种社交技巧,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和适应环境的方式。在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时,我们需要平衡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以确保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真诚性。
畏避势家,承颜侯色,不能有所执据。
佞谄之论,~,因其所好,以悦导之。
1.
【承】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组词】
承印、 承萼、 承盘
继承。
【引证】
《楚辞·招魂》。注:“续也。”-朱明未承夜兮。 、 《仪礼·少牢礼》。注:“犹传也。”-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组词】
承袭、 承家、 承授
2.
【颜】
(形声。从页,彦(yàn)声。从页(xié),与头有关。本义:印堂)。
印堂,两眉之间。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各本作眉目之间,浅人妄增字耳,今正。眉与眉之间不名颜。…颜为眉间,医经所谓阙,道书所谓上丹田,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颜,眉目之间也。
3.
【候】
(形声。古文作“矦”。从人,侯声。本义:守望;侦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矦,伺望也。 、 《广雅·释诂三》-矦,覗也。 、 《周礼·遗人》。注:“楼可以观望者也。”-市有候馆。
【组词】
候馆、 候楼、 侯遮、 候徼、 候车
4.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