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9:53
词汇“力软筋麻”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则形成了一个描述特定状态的成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
成语“力软筋麻”形容人的身体因为过度劳累或疾病而感到无力、肌肉松弛且有麻木感。
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力软筋麻”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身体状态描述的细腻和准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疲劳状态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对于身体的保养和健康的重视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描述身体疲劳的成语如“力软筋麻”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同情和理解,因为它描绘了一个普遍的人类体验——疲劳。它也可能引起对休息和恢复重要性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描述自己或他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紧张工作或剧烈**后的身体感觉时使用这个成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日暮西山,力软筋麻, 一日的辛劳,化作夜的沉睡。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疲惫的人躺在床上,肌肉松弛,面容憔悴。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重的呼吸声或疲惫的叹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eak and numb”或“exhausted and numb”,但它们没有形成固定的成语,因此在表达上可能不如“力软筋麻”那样精炼和形象。
“力软筋麻”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它不仅准确地描述了身体疲劳的状态,而且富含文化内涵。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场登山比赛下来,我已经累得~了。
1.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
2.
【软】
(形声。从车,欠声。本义:柔软)。
同本义。质地不硬,与“硬”相对。也作“輭”。
【引证】
《玉篇》-軟,柔也。 、 《广韵》-軟,俗輭字。 、 《广韵》-輭,柔也。 、 唐·王建《宫词》-步步金阶上软舆。 、 《红楼梦》-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
【组词】
软壁、 软片、 软柔柔、 软设设、 软性、 绵软、 松软、 软甲
3.
【筋】
(会意。从肉,从力,从竹。因为竹多筋,故从“竹”。本义:附着在骨上的韧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肉之力也。 、 《素问·五藏生成论》-诸筋者,皆属于节。 、 《考工记·弓人》-强者在内而摩其筋。 、 《孟子·告子下》-劳其筋骨。 、 《荀子·劝学》-筋骨之强。 、 清·方苞《狱中杂记》-先折筋骨。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筋骨尽脱。
【组词】
筋皮、 筋厮锁、 筋血、 筋条、 筋马
4.
【麻】
天色
【组词】
麻麻黑
天色
【组词】
麻麻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