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1:08
椎胸跌足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手捶打胸部,同时用脚跺地。这个动作通常表达极度的悲痛、悔恨或愤怒。
在文学作品中,椎胸跌足 常用来描绘人物在遭遇极大打击或悲痛时的反应。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情感极端的场景时,仍能传达出强烈的情感色彩。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表演艺术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或表现情感的强烈表达方式。
椎胸跌足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对极端情感表达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椎胸跌足** 常被用来描述忠臣、孝子或英雄在面对国家或家庭的重大变故时的情感反应。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忠诚、孝道和英雄主义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悲痛和悔恨。它让我联想到历史剧中那些忠臣或英雄在面对国家危机时的绝望和无力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观看一部历史剧时,看到主角在得知国家沦陷时椎胸跌足的场景,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他的悲痛和无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当夜幕降临,星辰黯淡,
我椎胸跌足,泪洒长空。
悔恨如潮,淹没心田,
往昔誓言,化作尘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古代将军在战场上的悲痛场景,背景音乐可以是悲壮的古筝曲,增强情感的表达。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情感表达可能是“撕心裂肺”(heart-wrenching)或“痛不欲生”(life-shatteri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强度相似。
椎胸跌足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情感表达方式,它不仅传达了极端的悲痛和悔恨,还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忠诚和孝道的重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
■■■(扌蚩扌蚩扌蚩)扯碎俺姻缘簿,忽刺八掘断俺前程路,空没乱椎胸跌足,揉腮瞪目。
1.
【椎】
椎骨。
【引证】
《素问·刺热篇》。王冰注:“脊节谓之椎。”-三椎下间主胸中热。
【组词】
胸椎;腰椎
锥(锥属植物)的古称。
【引证】
《集韵》-椎,木名。似栗而小。
2.
【胸】
(形声。从肉,匈声。本作“匈”,胸是后起字。本义:胸膛)。
同本义。
【引证】
《素问·腹中论》-胸满腹胀。 、 宋·宋慈《洗冤录》-两手紧抱胸前。
【组词】
胸雪
3.
【跌】
(形声。从足,失声。本义:失足摔倒)。
同本义。
【引证】
《通俗文》-失蹑曰跌。 、 《汉书·晁错传》。注:“足失据也。”-跌而不振。 、 《淮南子·缪称》-若跌而据。
【组词】
他跌伤了;跌磕、 跌翻、 跌跌滚滚、 跌跌爬爬、 跌坐
4.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引证】
《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 《易·说卦》-震为足。 、 《大戴礼记》-足恭而口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 、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 清·魏学洢《核舟记》-东坡现右足。 、 、
【组词】
足心、 足炉、 足不出户、 足衣、 足音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