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0:34
四渎(sì dú)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对四条主要河流的称呼。这四条河流分别是:长江(扬子江)、黄河、淮河和济水。在古代,这四条河流被认为是国家的重要水系,对农业、交通和军事都有重要影响。
四渎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地理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济水在现代已经消失,但四渎作为一个历史概念仍然被保留下来。
在古代**,四渎不仅是自然地理的标志,也是文化和政治的象征。它们代表了国家的统一和繁荣,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对水资源的依赖和治理的智慧。
四渎给人以宏伟、庄严的联想,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智慧。它让人想到古代**的辉煌和水利工程的伟大。
在学*和研究历史时,四渎的概念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的地理环境和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四渎奔流,岁月如歌, 黄河滔滔,长江浩荡。 淮水悠悠,济水已逝, 千古风流,一脉相承。”
想象四渎的画面,可以是一幅古代**的地图,四条河流蜿蜒流淌,河岸边是繁忙的码头和农田。听觉上,可以想象河水潺潺的声音,以及船只划过水面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指该文化中最重要的河流,如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恒河等。
四渎作为一个历史和地理的概念,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古代*的自然环境,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
1.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2.
【渎】
(形声。从水,卖声。本义:水沟,水渠)。
同本义。又特指邑中的沟。
【引证】
《说文》-渎,沟也。一曰邑中沟。 、 《易·读卦》-坎为沟渎。 、 《荀子·脩身》-开其渎。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索隐:“小渠也。”-彼寻常之ň渎兮。 、 《周礼·雍氏》-掌沟渎浍池之禁。 、 《韩非子·五蠹》-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组词】
渎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