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0:27
常绿阔叶林是指那些在四季中始终保持绿叶的阔叶树木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这些树木通常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如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常绿阔叶林的特点是树木叶片宽阔,四季常绿,不同于落叶阔叶林的季节性落叶。
在文学中,常绿阔叶林常被用作自然美景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持久和自然的和谐。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描述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或气候特征。在专业领域,如生态学和地理学,常绿阔叶林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涉及其生态功能、物种多样性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等。
同义词间的细微差别主要在于描述的侧重点不同,如“常绿林”更侧重于植被类型的描述,而“常绿阔叶林”则强调了叶片的形态和常绿的特性。
“常绿阔叶林”这一词汇在中文中直接反映了其生态特征,即“常绿”和“阔叶”。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可能是“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其构词方式类似,直接由形容词和名词组合而成。
在亚洲,特别是**和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常绿阔叶林常被视为长寿和坚韧的象征。例如,日本文化中的常绿植物如松树,常被用于庆祝活动和装饰,象征着不朽和坚强。
常绿阔叶林给人以生机勃勃、宁静和谐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清新的空气、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的恢复力。
在个人旅行经历中,我曾在**的云南省探索过一片常绿阔叶林,那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得非常好,让人深刻感受到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在诗歌中,常绿阔叶林可以被描绘为:
在常绿阔叶的庇护下, 生命的旋律永不停息, 每一片叶子都是时间的见证, 在风中轻轻诉说着永恒。
结合图片,常绿阔叶林的景象通常是郁郁葱葱,色彩丰富。听觉上,可能是鸟鸣和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机盎然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常绿阔叶林的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常绿植物如圣诞树,常与节日和庆祝活动相关联,而在东方文化中,则更多与自然和谐及长寿相关。
通过对“常绿阔叶林”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一词汇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然生态系统,也增强了我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运用自然元素的能力。
1.
【常】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同本义。
【引证】
《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纪于太常。 、 《诗·小雅·六月》-载是常服。
2.
【绿】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录声。本义:青中带黄的颜色)。
【组词】
水绿、 碧绿、 绿耳、 绿竹、 绿沈、 绿波、 绿衫
颜色昏暗,乌黑色。
【引证】
唐·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
【组词】
绿鬓、 绿媛、 绿云
3.
【阔】
(形声。从门,活声。本义:阔大,很开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阔,疏也。 、 《汉书·沟洫志》集注-阔,稀也。 、 《尔雅》-阔,远也。 、 《列子·黄帝》-缓步阔视。 、 《诗·邶风·击鼓》-于嗟阔兮。 、 《吕氏春秋·论人》-阔大渊深,不可测也。 、 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湖阔数十里。 、 《淮南子·齐俗训》-广厦阔屋。 、 柳永《雨霖铃》-暮霭沈沈楚天阔。
【组词】
阔绝、 阔略、 阔落、 阔寥、 阔疏、 阔希
4.
【叶】
古邑名。在今河南省叶县南。春秋时属楚领地。汉置县。
【组词】
叶县凫
5.
【林】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林,平土有丛木曰林。 、 《尔雅·释地》-野外谓之林。 、 《诗·小雅·白华》-有鹤在林。 、 《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每大林麓。 、 《释名》-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 、 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黔之驴》-蔽林间窥之。
【组词】
竹木林;山林、 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 林浪、 林麓、 林泉、 林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