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05:0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5:02:42
词汇“唏叹”是一个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唏叹”字面意思是指因悲伤、失望或感慨而发出的叹息声。它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不如意的事情时,所表现出的无奈和哀伤的情绪。
“唏叹”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汉语中的“唏”和“叹”两个字。在古代文献中,“唏”常用来表示哭泣的声音,而“叹”则表示叹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唏叹”逐渐合并为一个词汇,用以表达更为复杂的情感。
在**传统文化中,“唏叹”常常与文人墨客的忧国忧民情怀相联系。它反映了古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接受。
“唏叹”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重和哀伤的。它让人联想到孤独、失落和无奈,这种情感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增强故事的情感深度。
在个人的生活经历中,“唏叹”可能出现在面对重大挫折或失去重要人物时。例如,在亲人去世后,人们可能会在深夜里唏叹,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无法挽回的遗憾。
在诗歌中,“唏叹”可以被用来创造一种悲凉的氛围:
夜深人静时,月影孤寒,
唏叹声声,诉不尽的哀愁。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唏叹”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表达可以通过不同的词汇组合来实现,如英语中的“sigh of sorrow”或“lament”。
“唏叹”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能够丰富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唏】
发笑。
【引证】
陈士芑《甲辰二十八初度自述一百韵》-夸父揶揄愚公唏。
【组词】
唏唏
哀叹。
【引证】
《淮南子》-纣为象箸而箕子唏。 、 苏曼殊《天涯红泪记》-女仰天而唏。
2.
【叹】
(形声。从欠(另一繁体从“口”),“難”省声。欠,打呵欠,与出气有关。本义:叹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叹,吞叹也。一曰太息也。 、 《墨子·备梯》-禽子再拜而叹。 、 《礼记·坊记》-戏而不叹。 、 《庄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叹。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皆叹惋。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默叹曰。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婉贞微叹曰。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叹借者之用。
【组词】
叹气嗐声、 叹恨、 叹憾、 叹笑、 叹悔、 叹喟、 叹嗟、 叹想、 叹诧、 长叹;叹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