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2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24:34
“唐三藏”是**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原名陈玄奘,法号三藏,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因其前往印度取经而闻名。在小说中,他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的师父,带领他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
在文学作品中,“唐三藏”通常代表智慧、坚韧和虔诚。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唐三藏”来比喻那些固执、不懂变通的人,或者用来形容对或信仰极为虔诚的人。在专业领域,如研究中,“唐三藏”则是研究**经典和历史的重要人物。
同义词:玄奘、法师、高僧 反义词:妖魔、邪道、凡夫
“唐三藏”一词源自**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他在唐朝时期前往印度取经,后被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塑造成一个文学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唐三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
在文化中,“唐三藏”象征着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信仰的坚持。他的形象在社会中被广泛接受,成为教育和道德的典范。
“唐三藏”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尊重,他的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动。联想上,他让我想到那些为了理想和信仰不懈努力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对待教学就像唐三藏对待取经一样认真负责,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唐三藏”精神的现实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唐三藏”:
唐三藏西行取经路,
历经千难万险不回头。
智慧光芒照四方,
信仰坚定如山岳。
看到“唐三藏”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一幅描绘他骑马西行的画面,或者听到一段描述他取经旅程的音乐。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唐三藏”的人物,但类似的故事,如《圣经》中的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也有类似的追求和冒险精神。
“唐三藏”不仅是一个文学形象,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代表着对知识的追求、对信仰的坚持和对困难的克服。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唐三藏”这一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我的文化素养。
1.
【唐】
(形声。小篆作字形。从口,庚声。本义:大话)。
广大。
【引证】
扬雄《甘泉赋》-平原唐其坛曼兮。
【组词】
唐唐、 唐皇
2.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3.
【藏】
收藏财物的府库。
【引证】
《周礼·天官·宰夫》。治藏,藏文书器物。-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 、 《礼记·中庸》-宝藏兴焉。 、 《列子·黄帝》-俄而范氏之藏大火。 、 《宋史·太宗七女传》-太宗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
【组词】
藏吏、 库藏、 藏户、 藏府
内脏 同: 脏
【引证】
汉·枚乘《七发》-酒练五藏。 、 《管子·水地》-五味者何?曰:五藏。 、 《庄子·齐物论》-百骸九窍六藏。 、 《汉书·王吉传》-吸新吐故以练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