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4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40:43
词汇“微时故剑”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词汇,它似乎是由几个词汇组合而成的,可能是为了特定的文学或创意目的而创造的。我们可以尝试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分析这个词汇。
结合起来,“微时故剑”可能指的是在短暂时光中对旧物的深情回忆或怀旧之情。
由于“微时故剑”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它可能是现代文学创作中的一个新造词汇。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表达对传统或旧时光的尊重和怀念。
这个词汇可能唤起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旧物的深情。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温馨、怀旧和感伤的情感。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生僻,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如果有人在生活中使用这个词汇,可能是为了表达对某段特殊时光的特别情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微时故剑,轻抚岁月痕,
旧梦如烟,缭绕心间。
由于这个词汇是中文特有的组合,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微时故剑”这个词汇虽然不是常见的成语,但它提供了一种表达怀旧和深情的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可以用来丰富文学创作和日常对话的情感深度。
是时公卿议更立皇后,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婕妤为皇后。
1.
【微】
(会意。从彳(chì);--(wēi)声。本义:隐秘地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微,隐行也。 、 《左传·襄公十九年》-崔杼微逆光。
【组词】
微行
2.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
3.
【故】
(形声。从攴(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故,使为之也。 、 《易·系辞传》-又明于忧患与故。 、 《礼记·礼运》-则是无故。 、 《国语·楚语》-夫有其故。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组词】
借故、 无故
4.
【剑】
(形声。从刀,佥(qiān)声。本义:古代兵器。长刃两面,中间有脊,短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注:“今之匕首。”-劒,人所带兵也。 、 《管子》-昔葛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为剑。 、 《礼记·曲礼》-负剑辟咡诏之。 、 虞世南《从军行》-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
【组词】
剑锷、 剑首、 剑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