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7:11
中山陵 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先生的陵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南麓。它不仅是先生的安息之地,也是**现代史上重要的纪念建筑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山陵的名称来源于先生的号“中山”,陵墓一词在传统文化中指帝王或重要人物的墓地。中山陵的建设始于192年,1929年主体工程完工,此后不断有维护和修缮。
中山陵是近代史的象征,代表了人民对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的纪念和尊重。它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和学生前来参观学。
提到中山陵,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庄严、肃穆的氛围,以及对***先生伟大贡献的敬仰。它激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幸参观中山陵,那里的宁静和庄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站在***先生的陵墓前,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民族的自豪。
在诗歌中,可以将中山陵比作历史的灯塔,照亮后人的道路:
紫金山下,中山陵巍峨, 历史的灯塔,照亮前行的路。 辛亥的火种,燃烧在心间, 革命的精神,永存不灭。
想象中山陵的画面,可能会联想到青松翠柏、石阶和宏伟的建筑。听觉上,可能会想象到参观时的脚步声、风声和偶尔的鸟鸣。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纪念性建筑如美国的林肯纪念堂、法国的先贤祠等,都是对国家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体现了各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中山陵不仅是一个地理标志,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和历史象征。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实体,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表达*近代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通过对中山陵的学,我更加珍视历史的价值,并学会了如何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这一词汇。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3.
【陵】
(形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líng)声。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陵,大阜也。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陵焉。 、 《国语·齐语》-陵阜陆墐。 、 《易·渐卦》-鸿渐于陵。 、 《聊斋志异·促织》-古陵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