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7:25
词汇“恶谤”在中文中是一个较为正式且带有负面色彩的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对某人或某事的恶意诽谤或中伤。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恶谤”进行深入分析:
“恶谤”字面意思是指恶意的诽谤或中伤。其中,“恶”表示恶意或不良,“谤”则指诽谤或中伤。
“恶谤”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恶”和“谤”都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恶谤”一词的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言而有信”和“君子之交淡如水”,因此“恶谤”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在现代社会,随着法律的完善,恶意诽谤可能涉及法律责任。
“恶谤”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和压抑的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公正和恶意。在个人表达中,使用该词可能表达对不公正行为的愤怒或不满。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他人的恶意诽谤,可以使用“恶谤”一词来准确描述这种行为,并可能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名誉。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恶谤”作为情节的转折点,如:“在那黑暗的角落,恶谤如毒箭般射向无辜的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在背后窃窃私语,面带恶意;听觉上,可能联想到低沉的议论声,充满恶意和阴谋。
在英语中,“恶谤”可以对应为“malicious slander”或“defamation”,在不同文化中,对恶意诽谤的法律定义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恶谤”是一个具有强烈负面色彩的词汇,用于描述恶意的诽谤行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准确使用该词可以帮助传达对不公正行为的批判和不满。了解其词源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
1.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2.
【讪】
(形声。从言,山声。本义:毁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讪,谤也。与姗略同。 、 《苍颉篇》-讪,诽毁也。 、 《论语》-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 《盐铁论·地广》-居下而讪上,处贫而非富。 、 《礼记·少仪》-有谏而无讪。
【组词】
讪上、 讪议、 讪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