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16:3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6:34:41
历时: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经历了一段时间”,通常用于描述某个**、过程或状态持续了一定的时间跨度。在语言学中,“历时”特指研究语言随时间变化的历史语言学方法。
“历时”一词源于汉语,由“历”和“时”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历”有经历、经过的意思,“时”指时间。随着语言的发展,“历时”逐渐被用来描述时间的持续。
在**文化中,“历时”常与历史、传统和变迁联系在一起,强调时间的积累和历史的沉淀。
“历时”这个词给人一种沉稳、厚重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深远。
在个人生活中,“历时”可以用来描述个人的成长历程,如“我的学*之旅历时多年,终于取得了学位”。
在诗歌中,“历时”可以用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积累:
岁月如梭,历时漫长,
情感沉淀,记忆犹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历史建筑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缓慢、深沉的乐曲,唤起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在英语中,“历时”可以对应为“over a period of time”或“duration”,在不同文化中,对时间的感知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历时”这个词在描述时间持续和历史演变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在语言学和历史学中有专业应用,也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对“历时”的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和历史的价值。
1.
【历】
(形声。从謪,厤(lì)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历,过也。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 、 清·姚鼐《登泰山记》-历齐河。 、 《三国志·诸葛亮传》-已历三世。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身不历农亩之劳。 、 清·张廷玉《明史》-历两京左右通政。
【组词】
身历、 历时、 历劫、 历岁、 历载、 历远、 历纪
2.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