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0:26
词汇“乡壤”通常指的是乡村的土地或乡土,即农村地区的土壤和土地。它强调了土地与乡村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在文化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在文学作品中,“乡壤”常常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深情和对乡村生活的怀念。例如,在诗歌中,它可能象征着根和归属感。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农业、农村发展或乡土文化时,它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农业科学或地理学,“乡壤”可能特指农村地区的土壤类型和质量。
同义词“乡土”更侧重于文化和社会的层面,而“乡壤”更侧重于物理的土地本身。反义词则强调了与乡村相对的城市环境。
“乡壤”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乡”指乡村,“壤”指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中国文化中,“乡壤”常常与乡愁、传统和根深蒂固的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们对土地的依赖和对乡村生活方式的尊重。
“乡壤”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温暖和亲切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丰收的田野和家族的传承。它唤起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珍视。
在我的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乡村度过童年,那里的乡壤见证了我的成长和家庭的欢乐时光。每次回到那里,都能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归属感和平静。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乡壤”:
乡壤之上,岁月悠悠, 稻香飘过,记忆依旧。 每一寸土地,每一缕风, 都是我心中,永恒的梦。
想象一片金黄的麦田,微风吹过,麦浪起伏,这就是“乡壤”带来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是鸟鸣、溪流声和远处农夫的歌声,共同构成了一幅乡村的和谐画卷。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ountryside”或“rural land”,它们都指代乡村地区,但没有“乡壤”那种深厚的文化和情感内涵。
“乡壤”这个词不仅仅是对土地的描述,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在我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壤】
(形声。从土,襄(xiāng)声。本义:柔土,即经耕作的土地)。
土壤。
【引证】
《说文》-壤,柔土也。 、 《九章算法》。按,息土曰壤,筑土曰坚。-凡穿地四尺,为壤五尺,为坚三尺。 、 《书·禹贡》-厥土惟白壤。 、 《论衡·率性》-深耕细锄,厚加粪壤。
【组词】
壤坟、 壤芥、 沃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