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8:40
乡官:字面意思是指在乡村地区担任官职的人员。在**古代,乡官通常指的是负责管理乡村事务的官员,如乡长、里正等,他们负责维护地方秩序、征收赋税、处理民间纠纷等职责。
乡官一词源于**古代的行政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职责和形象有所变化。在封建社会,乡官是朝廷任命的,而在现代,乡官更多指的是通过选举或任命在基层政府工作的官员。
在**传统文化中,乡官被视为连接朝廷与百姓的重要角色。他们的行为和决策直接影响乡村的稳定和发展。在现代社会,乡官的角色更加专业化,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和行政知识。
乡官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乡村的宁静和淳朴,也可能让人想到官僚主义和腐败。这种复杂的情感反应反映了社会对基层官员的期待和批评。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乡官因为公正无私而受到村民的尊敬。他的故事激励了许多年轻人投身于公共服务事业。
在诗歌中,乡官可以被描绘为守护乡村和谐的守护者:
乡官如树,根深叶茂, 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乡官可能让人联想到乡村的景象:绿油油的稻田、古老的祠堂、村民的笑脸。听觉上,可能是乡村集市的喧嚣声或是村民会议的讨论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village head”或“rural official”,它们在职责和形象上与**的乡官有相似之处,但也受到各自文化背景的影响。
乡官一词不仅代表了一个职位,更承载了乡村治理的历史和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乡官的含义和背景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和使用这一词汇,同时也能够增进对基层治理和社会发展的认识。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官】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官,吏事君也。 、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 《礼记·王制》-任官然后爵之。 、 《礼记·曲礼》-在官言官。 、 《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官师一庙。 、 《左传·襄公九年》-举不失选,官不易方。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聊斋志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组词】
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