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3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36:49
词汇“比居”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者是某个方言中的词汇。由于其不常见,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比居”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比邻而居”,即居住在相邻的地方。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人们居住的紧密关系或者社区的邻里关系。
由于“比居”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出现在描述社区生活、邻里关系或者地理环境的文本中。
“比居”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汉语,其中“比”有相邻、接近的意思,“居”则是居住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因为不常用而逐渐淡出标准汉语的使用。
在古代社会,邻里关系紧密,人们重视社区的和谐与互助。因此,“比居”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邻里关系的重视。
“比居”可能让人联想到温馨的社区生活,邻里之间的互助与和谐,带来一种亲切和温暖的情感反应。
由于“比居”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比居”融入描述社区生活的场景,如:“在这个小镇上,每一家都是比居的,大家彼此照应,共同守护着这片温暖的土地。”
由于“比居”涉及邻里关系,可以联想到宁静的乡村景象,邻里间的交谈声,或者是社区聚会的热闹场面。
在不同文化中,邻里关系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社区的紧密联系和互助精神。
“比居”作为一个古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邻里关系的重视。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历史和文化。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些不常见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1.
【比】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 、 《尔雅·释鸟》-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 《周礼·世妇》。注:“次也。”-比其具。 、 《周礼·田仆》-及献比禽。 、 《孟子·滕文公上》-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 《战国策·燕策》-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聊斋志异·促织》-纳比笼中。
【组词】
比肩、 比物、 比集、 比缀
2.
【居】
(象形。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蹲着)。
同本义 同: 踞
【引证】
《说文》-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 、 《史记》-不宜居见长者。 、 《左传》-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