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5:39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不同的事物或概念相比较,以此来阐明或强调某种特性或情感。比喻通常使用“像”、“如”、“似”等词语来连接两个不同的概念,使得描述更加生动和形象。
比喻是一种强大的修辞工具,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增强文本的感染力。在学习和使用比喻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文化背景,以确保其恰当和有效。比喻不仅在文学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日常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我们更生动、形象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1.
【比】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 、 《尔雅·释鸟》-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 《周礼·世妇》。注:“次也。”-比其具。 、 《周礼·田仆》-及献比禽。 、 《孟子·滕文公上》-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 《战国策·燕策》-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聊斋志异·促织》-纳比笼中。
【组词】
比肩、 比物、 比集、 比缀
2.
【喻】
(形声。从口,俞声。本义:告知,把情况通知某人。同“谕”)。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喻,告也。 、 《礼记·文王世子》-教之以利,而喻诸德者也。 、 《史记》-[灌婴]乃留兵屯荥阳,使使喻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之变而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