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0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08:31
玉镇纸:玉镇纸是一种用玉石制成的文房用品,主要用于压住纸张,防止书写或阅读时纸张被风吹动。它通常具有精美的雕刻和装饰,是中国传统文房四宝之一。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玉镇纸常被描述为文人雅士的书房中的精致摆设,象征着主人的品味和文化修养。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玉镇纸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提及传统文房用品或古董收藏时,仍会被提及。 专业领域:在文物收藏、古董鉴定和文房用品研究等领域,玉镇纸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同义词:玉压纸、玉镇尺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与现代的塑料或金属镇纸相比较。
玉镇纸的词源直接来源于其材质(玉)和用途(镇纸)。在中国古代,玉石被视为吉祥和尊贵的象征,因此玉镇纸也承载了这些文化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玉镇纸的设计和工艺也在不断演变,但其基本功能和文化价值保持不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镇纸不仅是实用的文房用品,也是身份和品味的象征。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精致生活和艺术追求的向往。
玉镇纸给人以古典、雅致和宁静的联想。它让人想到古代文人的书房,以及那份专注和沉思的氛围。
在我的生活中,玉镇纸更多是在博物馆或古董店中见到,它让我对古代文人的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想象。
在诗歌中,玉镇纸可以被描绘为:
墨香缭绕书案旁,
玉镇纸下字迹长。
龙纹隐现时光里,
静待文人再挥毫。
玉镇纸的视觉联想是温润的玉石光泽和精致的雕刻图案。听觉联想可能是轻轻放置在纸张上的声音,或是古琴的悠扬旋律,与之相得益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文房用品可能使用不同的材质,如西方的铜或银制镇纸,但玉镇纸因其独特的材质和文化意义,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
玉镇纸不仅是一种实用的文房用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载体。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和审美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代,尽管其使用频率降低,但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玉镇纸依然值得我们珍视和研究。
1.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2.
【镇】
(形声。从金,真声。本义:对物体施加压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镇,博压也。 、 《周礼·大宗伯》-王执镇圭。 、 《考工记·玉人》-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 、 《国语·楚语》-而镇其浮。 、 枚乘《上书谏吴王》-系方绝,又重镇之。 、 《国语》。-为资币、瑞节以镇之。
【组词】
镇在五台山下;镇笮、 镇迮、 镇石、 镇犀、 镇帷犀
3.
【纸】
(形声。从糸(mì),氏声。纸的原料本是破旧的丝绵,故从糸。本义:纸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潎絮一苫也。造纸昉于漂絮以苫荐而成之,后汉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巾魚网为之。今亦用竹质木皮,其细者,有致密竹帘荐焉。-纸,絮也,一曰苫也。 、 《后汉书·贾逵传》-[帝]令逵自选《公羊》严、颜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传》,与简纸经传各一通。
【组词】
纸撚儿、 纸标儿、 纸筋、 纸阄、 纸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