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4 21:3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4 21:37:37
词汇“溷索”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甚至在标准词典中可能找不到确切的定义。根据字面分析,“溷”字有混杂、混乱的意思,而“索”字通常表示寻找或线索。结合起来,“溷索”可能指的是在混乱中寻找线索或解决问题的过程。
由于“溷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可能是由两个常用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
在强调逻辑和秩序的文化中,“溷索”可能被视为一种挑战或不受欢迎的状态,而在强调创新和灵活性的文化中,这可能被视为一种必要的探索过程。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在与复杂问题或混乱情况作斗争时会用到这个概念,例如在处理复杂项目或解决人际关系问题时。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溷索”来描述在情感混乱中寻找自我认知的过程:
在爱的溷索中,我寻找着自我,
每一步都踏在不确定的边缘。
由于“溷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或者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创造性翻译。
“溷索”作为一个描述在混乱中寻找秩序的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特定语境和专业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更好地描述和解决复杂问题。
1.
【溷】
(“混”的异体字) (形声。从水,圂(hùn)声。本义:混浊)。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三》-溷,浊也。 、 《易·噬嗑卦》。注:“不溷乃明。”-刚柔分动。 、 《汉书·翼奉传》-天气溷浊。 、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桥内峡中有池一圆,近流水而不溷。
【组词】
溷然、 溷秽、 溷汁、 溷浊
2.
【索】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同本义 。后泛指各种绳索。
【引证】
《说文》-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 、 司马迁《报任安书》-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 《列士·天瑞》-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 《后汉书·段颍传》-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 、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而索綯。
【组词】
索苇、 索头、 索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