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0:4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0:42:16
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独夫为我,即曰贪贼;~,即曰仁义。
1.
【能】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引证】
《说文》-能,熊属。足似鹿。 、 《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梦黄能入于寝门。 、 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
2.
【近】
(形声。从辵(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斤声。本义:走近,接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近,附也。 、 《礼记·祭义》-为其近于道也。 、 《诗·大雅·荡》-小大近丧。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 唐·柳宗元《三戒》-稍出近之。 、 、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时敌军已近寨。
【组词】
逼近、 挨近;近傍、 近晚、 近火
3.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4.
【譬】
(形声。从言,辟声。本义:譬如,比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譬,喻也。 、 《诗·小雅·小弁》-譬彼舟流。 、 《论语》-能近取譬。 、 《战国策·齐策》-臣窃为公譬可也。
【组词】
譬如、 譬犹、 譬况、 譬谕
晓谕,使人知晓。
【引证】
《后汉书》。注:“譬,晓谕也。”-又譬诸外戚。
【组词】
譬称、 譬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