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5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1:01
“中镇抚”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现代汉语词汇。从字面上看,“中”可以理解为中间、中央的意思,“镇抚”则有和安抚的双重含义。结合起来,“中镇抚”可能指的是在中央或核心位置进行和安抚的行为或机构。
由于“中镇抚”不是一个现代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找到类似的表达,用于描述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由于“中镇抚”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同义词:中央管理、中央控制 反义词:地方自治、地方独立
“中镇抚”这个词汇的词源不太明确,可能是由古代政治术语演变而来。在古代**,中央政权经常需要对地方进行管理和控制,因此可能存在类似的官职或机构名称。
在古代**,中央政权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中镇抚”这样的词汇可能与古代的政治体制和文化背景有关。它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政权对地方的直接干预和控制。
由于“中镇抚”带有一定的权威和控制意味,它可能给人带来一种严肃、正式的感觉。在联想上,可能会想到古代的官府、衙门等形象。
由于“中镇抚”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具体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中镇抚”用于描述一个中央机构或个人在复杂局势中的角色和行为,例如在历史小说或政治剧中。
在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官府的建筑、官员的服饰等。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官员的宣读声或命令声。
由于“中镇抚”是一个特定于中文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中央管理机构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形式。
“中镇抚”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一种管理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尽管它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特定的历史或文化研究中,它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镇】
(形声。从金,真声。本义:对物体施加压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镇,博压也。 、 《周礼·大宗伯》-王执镇圭。 、 《考工记·玉人》-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 、 《国语·楚语》-而镇其浮。 、 枚乘《上书谏吴王》-系方绝,又重镇之。 、 《国语》。-为资币、瑞节以镇之。
【组词】
镇在五台山下;镇笮、 镇迮、 镇石、 镇犀、 镇帷犀
3.
【抚】
(形声。从手,无声。本义:抚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撫,安也。 、 《国语·晋语八》-抚而泣之。 、 《仪礼·乡射礼》-左右抚矢而乘之。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 明·魏学洢《核舟记》-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组词】
抚弄、 抚心、 抚拭、 抚背
1. 【中镇抚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