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3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31:24
垣墉(yuán yōng)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
结合起来,垣墉通常指围墙或城墙,强调其防御功能和坚固性。
在文学作品中,垣墉常用来形容古老的城墙或围墙,带有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建筑或历史遗迹时会偶尔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或历史学,垣墉可能被用来精确描述特定的建筑结构。
同义词中,城墙和围墙更常用,而垣墉则带有更强的文学和历史色彩。反义词则强调与墙体相对的开阔空间。
垣和墉都源自古代汉语,垣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墉则在《诗经》中已有使用。这两个字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描述防御性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基本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垣墉**常与古代城市的防御系统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安全和稳定。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防御和安全的重视。
垣墉给人一种坚固和安全的感觉,同时也可能引发对古代历史和文化的怀旧和敬仰。
在参观古代遗址时,我曾亲眼见到那些历经沧桑的垣墉,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古城垣墉立,岁月痕迹深。
风雨千年过,依旧守安宁。
想象一座古老的城墙,石块间的缝隙见证了无数故事。风穿过墙缝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岁月。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rampart”或“wall”,但它们没有垣墉所带有的历史和文化厚重感。
垣墉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具体的建筑结构,也承载了人们对安全和历史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增加语言的深度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