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5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59:25
“声传”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通过声音传递信息或情感。基本含义是指声音作为一种媒介,将信息、情感或指令从一个地方或个体传递到另一个地方或个体。
在文学中,“声传”可能用来描述一种通过声音传达的深刻情感或重要信息,如诗歌中的韵律和节奏。在口语中,它可以指日常对话中的信息传递。在专业领域,如广播、音乐或声学工程中,“声传”可能涉及声音的录制、传播和接收的技术细节。
同义词“声播”和“声达”在细微差别上,前者更强调声音的扩散,后者则侧重于声音到达的目的地。反义词“无声”和“静默”则强调缺乏声音或不发声的状态。
“声传”由“声”和“传”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声”指声音,“传”指传递。随着技术的发展,“声传”的概念也扩展到电子和数字媒介中的声音传播。
在某些文化中,声音和音乐被视为神圣的,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传递情感和信息。例如,在**仪式中,特定的声音或音乐被认为能够传递神的旨意。
“声传”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亲切或激动人心的声音,如亲人的呼唤、朋友的笑声或激动人心的演讲。这些声音能够激发强烈的情感反应,影响听者的情绪和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通过电话或社交媒体使用声音传递信息和情感。例如,通过电话与远方的家人通话,声音成为连接彼此情感的桥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初露,鸟鸣声传,唤醒沉睡的大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宁静的早晨,鸟儿的鸣叫声传遍整个森林。结合音乐,可以是一首轻快的旋律,通过广播传遍城市的每个角落。
在不同文化中,“声传”可能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教堂的钟声传递着时间的信息和**的意义,而在东方文化中,鼓声可能用于庆祝节日或传递战争的信号。
“声传”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涉及声音的物理传播,还涉及情感和文化的传递。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声传”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沟通和表达情感。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声音在人类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1.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2.
【传】
驿站所备的车。
【引证】
《左传·成公五年》-晋侯以传召伯宗。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急传:特快的驿车) 、 《韩非子·爱臣》-非传非遽(驿马),载奇皮革,罪死不赦。
驿站;驿舍。
【引证】
《战国策·齐策五》-昔者赵氏袭卫,车舍人不休传。 、 《后汉书·陈忠传》-发人修道,缮理亭传。
【组词】
传车、 传吏、 传马、 传乘、 传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