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2:19
词汇“残壶”的深入学*和分析:
“残壶”字面意思是指一个破损或有缺陷的壶,通常用来盛装液体。基本含义可以扩展为任何破旧或不再完整的容器,常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时间的流逝、物品的衰败等。
“残壶”一词源于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其象征意义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残壶”可能与“破镜重圆”等成语相联系,象征着修复和重生的可能性。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物品可能被视为废品或无用之物。
“残壶”可能引起一种怀旧或哀愁的情感,联想到岁月的流逝和物品的衰败,也可能激发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个人可能在旅行中遇到一个古老的残壶,这个物品可能成为旅行记忆的一部分,或者在家庭中作为装饰品,提醒人们珍惜时间。
在诗歌中,“残壶”可以被用来描绘一个孤独的场景,如“月光下,残壶静静地躺在老树旁,诉说着岁月的无声”。
结合图片,一个古老的残壶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沉淀;结合音乐,可能是一首缓慢而忧伤的旋律,增强对时间流逝的感受。
在不同文化中,“残壶”可能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可能与传统和历史联系紧密,而在西方可能更多与废品和无用之物相关。
“残壶”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物品,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和文化背景。
1.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
2.
【壶】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壶形。本义:古代盛器)。
同本义 。深腹,敛口,多为圆形,也有方形、椭圆等形制。
【引证】
《说文》-壶,昆吾圆器也。 、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注:“礼器,腹方口圆曰壶,反之曰方壶,有爵饰。”-国子执壶浆。 、 《仪礼·聘礼》-八壶设于西序。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 、 《三国志·诸葛亮传》-箪食壶浆。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一片冰心在玉壶。 、 明·魏学洢《核舟记》-炉上有壶。
【组词】
壶瓶、 壶滥、 壶尊、 壶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