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4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40:12
渺无踪影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非常渺小,没有任何踪迹或影子”。它形容事物非常微小,难以察觉或追踪,或者指某人或某物消失得无影无踪,找不到任何痕迹。
渺无踪影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渺小”和“无踪”这两个概念的结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难以察觉或追踪的事物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与神秘、幽灵或难以解释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未知和神秘事物的敬畏和好奇。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神秘和不可捉摸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幽灵、幻影或难以解释的现象,带来一种轻微的恐惧或好奇。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某人突然消失或某物难以找到,我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这种情况,表达一种无奈或困惑的情绪。
在诗歌中,可以将“渺无踪影”用来形容夜空中的一颗流星,短暂而美丽,转瞬即逝,留下无尽的遐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广阔的草原,远处有一群羊群,但其中一只羊突然渺无踪影,只留下其他羊群在原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vanish without a trace”,意思相近,但文化背景和联想可能有所不同。
渺无踪影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用来形容难以察觉或追踪的事物。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能够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汉语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宜春、蕊儿,渺无踪影。
睁大眼,惘然凝视屋角的鼠洞,努力追忆昨夜的颠倒迷梦,然而——已经渺无影踪。
1.
【渺】
(形声。从水,眇(miǎo)声。本义:水面辽阔)。
同本义。
【引证】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四际渺弥。
【组词】
浩渺、 渺冥、 渺弥、 渺漭、 渺绵
2.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3.
【踪】
(形声。从足,从(宗)声。本义:脚印,踪迹)。
同本义。
【引证】
李白《谒老君庙》-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 、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宋·苏轼《石钟山记》-访其遗踪。 、 《聊斋志异·促织》-绝无踪响。 、 《广东军务记》-胆寒潜踪。
【组词】
踪尘、 踪绪、 踪响、 踪辙
4.
【影】
(形声。从彡,景声。彡(shān),毛饰花边形。本义:影子;因挡住光线而投射的暗影)。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影,形影。 、 《吕氏春秋·功名》-犹表之与影。 、 《淮南子·修务》-吾日悠悠惭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