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5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50:43
渺无人踪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非常遥远或偏僻,以至于没有人迹”。它描述的是一个地方极其偏远,没有人居住或活动,因此没有留下任何人类的痕迹。
“渺无人踪”由“渺”(遥远、模糊)和“人踪”(人的足迹)组成。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渺无人踪”常与自然景观的壮美和神秘联系在一起,如在诗词中描述高山、深林等自然景观时。
这个词给人一种孤寂、神秘和探险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未知的冒险和探索的刺激。
在旅行中,如果到达一个渺无人踪的地方,可能会感受到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和自然的原始美。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渺无人踪的山巅,星辰与我共舞。”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solate”或“uninhabited”,它们也描述了无人居住的偏远地区。
“渺无人踪”这个词在描述偏远、无人居住的地方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地点的物理特征,还带有一种情感和氛围的渲染。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并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丰富性和深度。
田间是静悄悄的,大路上也是静悄悄的渺无人踪。
1.
【渺】
(形声。从水,眇(miǎo)声。本义:水面辽阔)。
同本义。
【引证】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四际渺弥。
【组词】
浩渺、 渺冥、 渺弥、 渺漭、 渺绵
2.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4.
【踪】
(形声。从足,从(宗)声。本义:脚印,踪迹)。
同本义。
【引证】
李白《谒老君庙》-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 、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宋·苏轼《石钟山记》-访其遗踪。 、 《聊斋志异·促织》-绝无踪响。 、 《广东军务记》-胆寒潜踪。
【组词】
踪尘、 踪绪、 踪响、 踪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