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1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10:37
威势: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威严和权势,通常用来描述某人或某物所具有的令人敬畏的力量和影响力。它强调的是一种外在的、显而易见的权威和压迫感。
威势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威”字最初指的是军事上的威力,而“势”字则指形势或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权威和影响力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威势常常与皇权和官僚体系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统治阶级的权力和地位。在现代社会,威势更多地与领导力和管理能力相关联。
威势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庄严和敬畏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强大的力量和不可抗拒的命令,有时也可能引发恐惧或不安。
在个人经历中,威势可能体现在某个领导者的言行中,他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能够对团队或组织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诗歌中,威势可以用来形容自然界的壮丽景象,如“山川的威势在晨曦中显露无遗”。
威势可能让人联想到宏伟的建筑、庄严的音乐或震撼人心的演讲,这些都是能够传达强大影响力的视觉和听觉元素。
在英语中,与“威势”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aura of authority”或“commanding presence”,它们都强调了权威和影响力。
威势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外在的权威和力量,还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威势这个词能够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1.
【威】
威力;威风。
【引证】
《说文》-威,畏也。 、 《吕氏春秋·荡兵》-威也者,力也。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 、 、 《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 、 《汉书·李广传》-威棱威乎邻国。 、 汉·贾谊《过秦论》-威振四海。 、 《明史》-为敛威去。
【组词】
威风杀气、 威弧、 威折、 威服、 威柄、 威畏、 威约、 威凌、 威绥
尊严,威严。
【引证】
《明史》-畏威保位。 、
【组词】
威荣、 威法、 威神、 威裕、 威敬、 威光、 威棱、 威德、 威锋、 威权、 威灵、 威声、 威神、 威化
2.
【势】
(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货殖列传序》-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 、 《明史·海瑞传》-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组词】
势家、 失势、 权势、 势子、 势利、 势任、 势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