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3:19
威力:指力量或能力所产生的效果,通常用来描述某种力量或能力非常强大,能够产生显著或深远的影响。
“威力”一词源于古汉语,由“威”和“力”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威”指威严、威势,“力”指力量,合起来表示强大的力量或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威力”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用来形容各种强大的力量或效果。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威力”常常与权力、控制和影响力联系在一起。例如,在政治领域,领导者的“威力”往往指其决策和领导能力的影响力。在军事领域,武器的“威力”则是评估其破坏力和战略价值的重要指标。
“威力”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强大、震撼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强大的力量、不可抗拒的影响和深远的后果。这种联想可以激发敬畏、惊叹或恐惧等情感。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见证过自然灾害的威力,如地震和飓风,这些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到自然力量的强大和不可预测性。
诗歌:
雷鸣电闪,威力无边,
震撼天地,万物惊颤。
风暴之威,摧枯拉朽,
自然之力,永恒不朽。
在不同语言中,“威力”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都是指强大的力量或影响力。例如,在英语中,“power”和“force”都可以用来表达类似的含义。
“威力”是一个非常有力和多面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力量,还涵盖了社会、文化和心理层面的影响力。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威力”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和传达各种强大的力量和效果。
1.
【威】
威力;威风。
【引证】
《说文》-威,畏也。 、 《吕氏春秋·荡兵》-威也者,力也。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 、 、 《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 、 《汉书·李广传》-威棱威乎邻国。 、 汉·贾谊《过秦论》-威振四海。 、 《明史》-为敛威去。
【组词】
威风杀气、 威弧、 威折、 威服、 威柄、 威畏、 威约、 威凌、 威绥
尊严,威严。
【引证】
《明史》-畏威保位。 、
【组词】
威荣、 威法、 威神、 威裕、 威敬、 威光、 威棱、 威德、 威锋、 威权、 威灵、 威声、 威神、 威化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