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3:24
“卖放”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将某物或某人以一定的价格出售或转让给他人,使其获得自由或脱离原有状态。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可以指背叛、出卖或放弃某种立场或原则。
“卖放”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卖”和“放”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出售和释放。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可能更多用于描述具体的交易行为,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更抽象的背叛和放弃。
在**传统文化中,忠诚和信义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准则。因此,“卖放”这样的行为往往被视为不道德的,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悖。
“卖放”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背叛、自私和不忠诚。它可能引发人们对道德沦丧和人际关系破裂的担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比如朋友为了个人利益而出卖团队,这种行为往往让人感到失望和愤怒。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金钱的诱惑下,他卖放了灵魂,迷失在无尽的黑暗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场景:一个人站在两个对立的阵营之间,手中拿着一袋金币,表情复杂,象征着内心的挣扎和道德的抉择。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betray”或“sell out”,它们在不同文化中都带有类似的负面含义,强调背叛和放弃原则。
“卖放”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具体的交易行为,还涉及到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复杂问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这个词对于传达准确的信息和情感至关重要。
1.
【卖】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卖,出物货也。 、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 明·刘基《卖柑者言》-有卖果者。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 、 晁错《论贵粟疏》-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卖炭得钱;出卖、 卖动、 卖缺、 卖冰、 卖婆、 卖婚、 卖爵、 卖货、 卖春、 卖契、 卖妻鬻子、 卖文
2.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