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18:1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8:11:25
卖断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将某物以一次性交易的方式完全出售,不再保留任何权利或所有权。在商业交易中,卖断通常意味着买方获得了物品的全部权利,包括使用权、处置权等。
卖断 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在古代商业交易中已有体现。随着商业活动的复杂化,卖断的概念也逐渐细化,涉及更多的法律和商业细节。
在**传统文化中,卖断可能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因为它常常与失去、放弃或牺牲相关联。然而,在现代社会,卖断更多被视为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
卖断 这个词汇可能引发一种失落或决绝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彻底的放弃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在个人生活中,卖断可能涉及房产、车辆或其他贵重物品的交易。例如,某人可能因为移民而卖断了自己的房子。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流,我卖断了青春的梦,换取了现实的沉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空荡的房间,象征着卖断后的空虚;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悲伤的旋律,表达卖断带来的情感失落。
在英语中,sell out 或 sell off 可以对应中文的“卖断”,但其使用语境和情感色彩可能有所不同。
卖断 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涉及商业交易,还触及情感和文化的深层含义。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1.
【卖】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卖,出物货也。 、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 明·刘基《卖柑者言》-有卖果者。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 、 晁错《论贵粟疏》-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卖炭得钱;出卖、 卖动、 卖缺、 卖冰、 卖婆、 卖婚、 卖爵、 卖货、 卖春、 卖契、 卖妻鬻子、 卖文
2.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