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0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06:13
“烈性子”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具有强烈的、激烈的、不易控制的特质。字面意思是指性格像烈火一样猛烈,不易被驯服或改变。
在文学作品中,“烈性子”常用来描绘那些性格刚烈、行为冲动的人物,如《水浒传》中的武松。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脾气暴躁或行为激烈。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可能会用更精确的术语来描述这种性格特质。
同义词中,“火爆”强调情绪的爆发性,“刚烈”强调性格的坚硬和不屈,“暴躁”强调易怒和难以控制,“冲动”强调行为的缺乏考虑。反义词则强调性格的平和与稳定。
“烈性子”一词源于汉语,其中“烈”字古已有之,原指火势猛烈,后引申为性格的强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固定用来形容人的性格特质。
在**文化中,“烈性子”有时被赋予正面的含义,如形容某人有骨气、不屈不挠。但在现代社会,这种性格特质往往被视为需要控制和调整的,因为它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问题。
这个词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直接的,联想到的是那些性格鲜明、行为果断的人。它影响我的思维是,这样的人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能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决心,但也可能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显得过于直接和不易妥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同事,他的性格非常烈,处理问题总是直来直去,虽然有时显得不够圆滑,但在紧急情况下总能迅速做出决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心,如烈火般燃烧,烈性子的灵魂,在风暴中舞蹈。”
视觉上,我联想到烈火燃烧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火焰噼啪作响的声音,或是激烈的争论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hot-headed”或“impulsive”,它们在描述性格特质时与“烈性子”有相似之处,但也各有侧重。
“烈性子”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理解和描述那些性格强烈、行为直接的人。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我更加意识到性格特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的不同解读。
1.
【烈】
(形声。从火,列声。“火”字在下面一般写作四点。本义:火势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烈,火猛也。 、 《诗·商颂·长发》-如火烈烈。 、 《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 《资治通鉴》-火烈风猛。
【组词】
烈烧、 烈燧、 烈烈、 烈光
2.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
3.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