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0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08:13
悬浮:字面意思是指物体在空中或液体中保持不接触底部或表面的状态。基本含义可以指物理现象,也可以比喻性地指某种状态或情况没有实际基础或支持。
“悬浮”一词源自汉语,由“悬”和“浮”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悬”指挂起,“浮”指漂浮,合起来表示物体在空中或液体中不接触底部或表面的状态。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也被用于描述新技术,如磁悬浮。
在现代社会,“悬浮”常与高科技联系在一起,如磁悬浮列车代表了交通技术的进步。在文化层面,悬浮也常被用来象征不确定性或不稳定的状态。
“悬浮”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可能是轻盈、自由或不安。联想可能包括飞翔的鸟、漂浮的云或不稳定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悬浮”可能用于描述心情或工作状态的不确定性,如“我的职业规划悬浮在空中,需要更多的思考”。
在诗歌中,“悬浮”可以用来形容思绪的飘渺:
思绪悬浮在夜空中, 星辰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结合图片,悬浮的物体(如漂浮的气球)可以带来轻盈和自由的视觉联想。音乐中,轻柔的旋律可能让人联想到悬浮的感觉。
在英语中,“悬浮”可以对应为“levitate”或“suspend”。在不同的文化中,悬浮的概念可能与不同的技术或象征意义相关。
“悬浮”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既可以描述物理现象,也可以比喻性地表达状态或情感。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悬浮”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悬】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悬者植梯接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以叵幅悬之。 、 清·张廷玉《明史》-倒悬之。
【组词】
悬丝诊脉、 悬壁
2.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