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3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37:49
“柘黄衫”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柘黄”和“衫”两个词组成。其中,“柘黄”指的是一种颜色,来源于柘树的黄色染料,而“衫”则是指衣服,特别是上衣。因此,“柘黄衫”字面意思是指用柘黄染料染成的黄色上衣。
在文学作品中,“柘黄衫”可能被用来描绘古代人物的服饰,增添历史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涉及古代服饰或染料的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服装设计等,可能会被提及。
同义词:黄衫、柘衣 反义词:蓝衫、绿衫(这些颜色与柘黄相对)
“柘黄”一词源于古代**,柘树是一种可以提取黄色染料的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因为染料技术的变化而逐渐减少使用。
在**古代,柘黄衫可能与特定的社会阶层或场合相关联,如宫廷服饰或特定节日。这种颜色和服饰的选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审美标准。
对于我来说,“柘黄衫”可能唤起一种古典和优雅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文化和艺术。
虽然我个人的生活中没有直接遇到过“柘黄衫”,但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或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这个词汇经常出现,增加了我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过,柳絮飘飘,他身着柘黄衫,漫步在古桥边,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个风雅的时代。”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身着柘黄衫的古代文人,在春日的柳树下吟诗作画,背景音乐可能是古筝或笛子的悠扬旋律。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描述某种特定颜色和材质的衣服,但“柘黄衫”因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而在汉语中独树一帜。
“柘黄衫”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颜色和服饰,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语境。
1.
【柘】
柘树 。落叶灌木或乔木,树皮灰褐色,有长刺,叶子卵形或椭圆形,花小,排列成头状花序,果实球形。叶子可以喂蚕,木材中心为黄色,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
唐教坊舞曲《柘枝舞》的省称。
【引证】
《警世通言》-柘因零落难重舞,莲为单开不并头。
【组词】
柘袖、 柘舞、 柘枝花帽
2.
【黄】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黄色。
【引证】
《说文》-黄,地之色也。 、 《论衡·騐符》-黄为土色,位在中央。 、 《左传·昭公十二年》-黄中之色也。 、 《礼记·郊特牲》-黄者中也。 、 《易·坤》-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 、 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得张黄盖。
【组词】
黄烘烘、 黄干干、 黄骝、 黄盖
3.
【衫】
古代指无袖头的开衩上衣。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组词】
衫子、 衫帽、 衫裙、 衫褃、 衫煖、 衫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