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0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08:31
词汇“柙板”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专业性较强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以下分析:
“柙板”一词由两个汉字组成:“柙”和“板”。其中,“柙”字在古代汉语中指一种用来关押或存放东西的木制容器,类似于笼子或箱子;“板”字则通常指平板状的物体,如木板、石板等。结合起来,“柙板”可能指的是一种用于存放或固定物品的平板结构,或者是一种特殊的木制板材。
由于“柙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古代文献或某些专业领域(如木工、古建筑修复等)中,可能会提及“柙板”这一概念。在文学作品中,如果作者希望营造一种古朴或专业的氛围,也可能会使用到这个词汇。
“柙”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记载,主要用于描述关押或存放物品的容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可能有所变化,但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
在古代,柙板可能用于存放贵重物品或作为建筑材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工艺水平和物质文化。
对于现代人来说,“柙板”可能会带来一种古朴、神秘或专业的联想,因为它不是一个日常使用的词汇。
由于“柙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接触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柙板”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元素,代表古老、传统或专业知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块古老的木板,上面可能有雕刻或痕迹,给人一种历史沉淀的感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木头摩擦的声音或古建筑中的回声。
由于“柙板”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显。
“柙板”作为一个生僻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汉语文化。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虽然不必频繁使用这样的词汇,但了解其含义和背景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柙】
(古文象形。从木,甲声。本义:关兽的木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柙,槛也,以藏虎兕。 、 《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 、 《菩提寺疏》-实则禽槛豕匣也。 、 《后水浒传》-杨幺虽有忠义之心,其余虎性岂能易驯?幸得入柙,留之必遗后患。
【组词】
柙板、 柙床
2.
【板】
(形声。从木,反声。《说文》作“版”。本义:片状的木头。后凡施于宫室器用的片状物皆可称板)。
木板。 同: 版
【引证】
《玉篇》-板,木片也。 、 《诗·秦风 ·小戎》-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 《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八尺曰板。”-五板而堵。 、 《诗·鸿雁》传-一丈为板。 、 《礼记·檀弓》。-今一日而三斩板。
【组词】
板舆、 板梯、 板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