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4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41:06
词汇“三尺喙”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文献,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三尺喙”字面意思是指长度为三尺的喙。喙通常指鸟类的嘴,但在某些文学作品中,也可能用来比喻其他物体的尖端或突出部分。
在文学作品中,“三尺喙”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具有长而尖锐特征的物体,或者用来比喻某种强烈的言辞或攻击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或学术语境中,它可能被用来增加描述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三尺喙”可能源自古代对鸟类或其他动物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于比喻性的表达,尤其是在文学创作中。
在古代**文化中,鸟类常常被赋予各种象征意义,因此“三尺喙”可能在某些文学作品中被用来象征某种强烈的情感或意志。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带来一种尖锐、强烈的感觉,联想到某种具有攻击性或强烈表达的事物。
由于“三尺喙”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创作或学术讨论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形象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笔锋如三尺喙,刺破夜的寂静,唤醒沉睡的灵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具有长而尖锐喙的鸟类,或者一个具有类似形状的雕塑。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尖锐的声音或强烈的言辞。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比喻性表达可能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出现。
“三尺喙”是一个具有文学色彩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它可以增加表达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尺】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引证】
《说文》-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
3.
【喙】
(形声。从口,彖(tuàn)声。本义:鸟兽的嘴)。
器物的尖端。
【引证】
《史记》-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