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1:53
“层林”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一层层的树林,通常用来形容森林茂密、层次分明的景象。在汉语中,它常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观的壮丽和丰富。
在文学作品中,“层林”常用来营造深邃、神秘的氛围,如“层林尽染”形容秋天的树林色彩斑斓。在口语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自然风光时,仍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在专业领域,如林业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森林的垂直结构。
同义词中,“密林”强调树木的密集,“丛林”常指热带雨林,“林海”则形容森林的广阔。反义词则与“层林”的自然景观形成鲜明对比。
“层林”由“层”和“林”两个字组成,“层”指层次,“林”指树木的集合。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如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层林尽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和意义没有太大变化。
在文化中,“层林”常与山水画、诗歌等艺术形式相结合,体现了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崇尚。它也是**传统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元素,象征着和谐与宁静。
“层林”给人以宁静、深邃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它能够激发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在旅行中,我曾亲眼见到一片层林,那里的树木层层叠叠,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让人感到无比的宁静和放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层林”:
层林深处,鸟语花香, 静谧之地,心灵归乡。
想象一片层林,可以联想到树叶的沙沙声,鸟儿的鸣叫,以及阳光透过树梢的温暖感觉。这些声音和画面共同构成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场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ayered forest”或“multilayered woodland”,但这些表达不如“层林”在中文中那样富有诗意和表现力。
“层林”这个词汇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承载了文化和情感的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表现力和想象力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自然的能力。
1.
【层】
(形声。从尸,尸者象屋形,从屋省。本义:楼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层,重屋也。 、 刘孝绰《栖隐寺碑》-珠殿连云,金层辉景。
【组词】
层楹
2.
【林】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林,平土有丛木曰林。 、 《尔雅·释地》-野外谓之林。 、 《诗·小雅·白华》-有鹤在林。 、 《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每大林麓。 、 《释名》-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 、 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黔之驴》-蔽林间窥之。
【组词】
竹木林;山林、 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 林浪、 林麓、 林泉、 林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