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5:58
“不知老之将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知道老年即将到来”。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专注于某件事情,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年纪大了。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绘人物的专注和忘我状态,如《论语·述而》中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在某个活动中的全神贯注。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教育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专注力和时间感知的问题。
同义词:
反义词: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述而》,是孔子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描述。在古代,人们普遍寿命较短,对年龄的感知更为敏感,因此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专注生活的赞美。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强调勤奋和专注,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容易忽视时间的流逝,这个成语提醒人们珍惜时间,活在当下。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鼓励人们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不受年龄的限制。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为了梦想不懈努力的人,无论年龄多大,都能保持热情和活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教授,他对学术的执着让我深刻理解了“不知老之将至”的含义。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依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对知识的追求从未停止。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
不知老之将至,心怀梦想。
书卷多情,笔耕不辍,
白发苍苍,志在千里。
视觉上,这个成语让人联想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专注地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书页翻动的声音,或是键盘敲击的节奏,象征着不懈的努力和专注。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o engrossed in something that one forgets one's age”,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表达的意思相近。
“不知老之将至”这个成语对我来说,是一个提醒,告诉我要珍惜时间,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它不仅是语言学的一部分,也是生活哲学的一种体现。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明白了专注和热情的重要性。
直与同志者为群,~。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知,识也。 、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 、 《庄子·外物》-心徹为知。 、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 《后汉书·列女传》-不知何氏女。
3.
【老】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本义:年老,衰老)。
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
【引证】
《说文》-老,考也。七十曰老。 、 《礼记·曲礼》-七十以上曰老。 、 《国语·吴语》。注:“六十曰耆,七十曰老。”-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以告。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 、 《楚辞·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 、 《管子·海王》注-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 、 《后汉书》-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组词】
老钝、 老家人、 老院子、 老丹青、 老行、 老姐、 老杜、 老羸、 老口
4.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5.
【将】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引证】
《诗·卫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6.
【至】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引证】
《说文》-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 《论语》-凤鸟不至。 、 《字林》-至,到也。 、 《广韵》-至,到也。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东山》-我征聿至。 、 《墨子·辞过》-远道不至。 、 《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论语·微子》-至则行矣。 、 唐·柳宗元《三戒》-至则无可用。 、 汉·王粲《登楼赋》-风雨骤至。 、 《老子·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武帝时,至代相。 、 宋·文天祥《后序》-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富者不能至。 、 《聊斋志异·狼三则》-前狼又至。 、 清·洪亮吉《治平篇》-至子之世。
【组词】
至旦、 水流至足;至竟、 至止、 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 至乎、 至至、 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