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1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10:02
“清锅冷灶”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锅是空的,灶是冷的,形容家里非常贫穷,没有食物可以烹饪。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生活困顿,缺乏基本的生活条件。
在文学作品中,“清锅冷灶”常用来描绘贫困的生活环境,增强故事的情感色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经济状况不佳,或者某个家庭缺乏生活必需品。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经济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贫困现象。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贫困程度和具体情境不同,而反义词则完全相反,描述的是富裕和充足的生活状态。
“清锅冷灶”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清锅”和“冷灶”两个词组合而成,形象地描述了贫困的状态。在古代,这个成语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战争或自然灾害后的社会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扩大,成为描述个人或家庭贫困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食物和烹饪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清锅冷灶”这个成语深刻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批评社会不公和贫困问题。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同情和悲哀,因为它描绘了一个缺乏基本生活保障的场景。在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贫困、饥饿和无助。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遇到经济困难或看到他人处于类似境况,可能会使用这个成语来描述那种无助和贫困的状态。
在诗歌中,可以将“清锅冷灶”融入描述贫困和渴望改变的情感中:
清锅冷灶夜无声,
寒风透窗梦不成。
盼得春风化雨来,
破灶生烟暖人心。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空荡荡的厨房,冷清的灶台和空无一物的锅具。听觉上,可能是一片寂静,只有偶尔的风声或远处的人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empty pots and cold stoves”可以传达相似的意思。
“清锅冷灶”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贫困和社会不公的问题,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描述贫困的词汇,也是一个引发同情和思考的工具。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关注社会问题。
走到计氏院内,只见清锅冷灶,一物也无。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锅】
(形声。从金,咼(kuā)声。本义:炊事用具,圆形中凹,多用铁制)。
车釭。即车轴外面的铁圈。
【引证】
《方言》-车釭,燕、齐、海、岱之间谓之锅。
3.
【冷】
(形声。从仌(bīng),冰,令声。本义: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冷,寒也。 、 白居易《乌夜啼》-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
【组词】
冷香、 冷泉、 冷翠
4.
【灶】
(会意。从火从土。繁体从穴,鼀(cù)声。本义:用砖石等砌成,供烹煮食物、烧水的设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灶,炊穴也。 、 《白虎通·五祀》-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 、 《汉书·五行志》-灶烟阳。 、 《礼记·郊特牲》-灶者,老妇之祭也。 、 陶渊明《归园田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组词】
灶床脚、 锅灶;行军灶;灶妄、 灶下养、 灶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