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5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3:53
“清灰冷灶”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清理灰烬,使灶台冷却。基本含义是指家中无人做饭,灶台冷清,形容家境贫寒或家中无人居住,显得冷清寂寞。
“清灰冷灶”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农村社会的生活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描述物质上的贫寒,更多地用来形容精神上的孤寂和冷清。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单位,家庭的温暖和热闹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因此,“清灰冷灶”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家庭温暖和人际交往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悲伤和孤寂。它让人联想到空荡荡的房屋,冷清的厨房,以及无人问津的寂寞。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去了一个长期无人居住的老房子,那里清灰冷灶,到处都是灰尘,给人一种深深的孤寂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清灰冷灶夜无声,月下孤影自徘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破旧的厨房,灶台上覆盖着厚厚的灰尘,没有一丝烟火气。听觉上,可能只有风吹过窗户的声音,增添了一丝凄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house of cards”(纸牌屋),虽然意思不完全相同,但都传达了一种脆弱和空虚的感觉。
“清灰冷灶”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物质上的贫寒,更深刻地反映了精神上的孤寂和冷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这般关门不出,我们这清灰冷灶,一夜怎过!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灰】
(会意。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本义:火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灰,死火余烬也。 、 《礼记·月令》。注:“火之灭者为灰。”-毋烧灰。 、 《字汇》-火过为灰。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纸灰之类。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灰飞烟灭。
【组词】
灰灭、 灰榇、 灰罐、 灰枵、 灰火、 灰末
3.
【冷】
(形声。从仌(bīng),冰,令声。本义: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冷,寒也。 、 白居易《乌夜啼》-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
【组词】
冷香、 冷泉、 冷翠
4.
【灶】
(会意。从火从土。繁体从穴,鼀(cù)声。本义:用砖石等砌成,供烹煮食物、烧水的设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灶,炊穴也。 、 《白虎通·五祀》-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 、 《汉书·五行志》-灶烟阳。 、 《礼记·郊特牲》-灶者,老妇之祭也。 、 陶渊明《归园田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组词】
灶床脚、 锅灶;行军灶;灶妄、 灶下养、 灶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