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1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10:44
词汇“清野”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清野”这一词汇的分析:
“清野”字面意思是指清理野外,通常用于军事或农业领域。在军事上,它指的是在战争或冲突中,为了防止敌人获取资源或掩护,而将战场周围的村庄、农田等设施进行破坏或撤离。在农业上,可能指的是清理田野,为播种或收获做准备。
“清野”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清”和“野”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历史。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可能会有相关的记载,但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古代军事文化中,清野是一种常见的战术,体现了战争中对资源的控制和利用。在农业社会中,清野则是农民日常劳作的一部分,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清野”一词可能带有一种破坏性的情感色彩,尤其是在军事语境中,它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在农业语境中,它则可能与勤劳、准备和希望相关联。
由于“清野”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然而,了解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文献和古代军事策略。
在创作中,可以将“清野”用于描述战争场景或农业劳作的诗句中,如:“战鼓隆隆,清野声声,古战场上的悲歌。”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清野”的词汇,但类似的军事战术和农业活动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
“清野”这一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军事和农业实践的一部分。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它可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了解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知识。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野】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野,郊外也。 、 《说文》。段注-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 、 《易·坤》-龙战于野。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七月》-七月在野。 、 《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体国经野。 、 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野茫茫。 、 明·魏禧《大铁椎传》-光照旷野。
【组词】
野外、 野生;野渡